首页

蒙面夫妻主

时间:2025-05-27 21:16:35 作者:端午经济持续升温 浙江嘉兴传统民俗“带火”特色产业 浏览量:90865

  中新社郑州10月2日电 题:天鹅归去来 “绿映”黄河岸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再过不到20天,来自蒙古国和西伯利亚的天鹅就要飞抵地处黄河中游的三门峡栖息越冬了。为迎接这些“老朋友”,多年跟拍天鹅的张明云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三门峡是黄河入豫的首座城市。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都会有大批天鹅迁徙至这座“天鹅之城”,在黄河岸畔40余万亩浅滩湿地过冬,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构成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亮丽风景。

  今年64岁的张明云是一位跟拍天鹅的摄影师,也是三门峡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多年来,从拍鸟到护鸟,他见证了当地黄河生态保护与天鹅的双向奔赴。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前往三门峡黄河湿地越冬的天鹅数量不断增加,2023年达到2万只。“三门峡人跟天鹅有着特殊的情感,它们就像自家外出闯荡的孩子。”张明云称,天鹅越冬期间,他们这些“守护者”,几乎每天都会在湿地周边巡护、观测、拍照,并根据新情况提出保护建议。

2023年12月21日,大批天鹅在河南三门峡越冬。(无人机照片)张明云 摄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列为重大国家战略,以及相关规划纲要的公布,黄河流经九省区的生态发展迎来重大机遇。黄河在河南境内河道总长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近年来,该省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等,发力改善黄河流经区域生态。

  小秦岭是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中国第二大黄金产地。2016年,河南“打响”小秦岭矿山整治、生态修复攻坚战,经过多年复绿休养生息,如今的小秦岭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域内5条黄河一级支流全部实现“清水入黄”。值得一提的是,小秦岭治理经验还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河南多管齐下,以法治保障,让黄河面貌持续改善。如今,黄河河南段沿黄生态廊道节假日游人如织,30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到新家,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沿黄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截至目前,河南建成沿黄生态廊道逾1200公里,沿黄生态廊道新造林11.8万亩,干流右岸实现绿化贯通,绿色廊道、生态廊道、安全廊道、人文廊道、幸福廊道成效初现。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黄河流域城市优良天数233天,较2019年增加49天。2020年以来,黄河河南段干流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因水质改善显著,该省先后获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人民币。

  金秋时节,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游人众多,人们在临河广场眺望黄河,看长桥飞架两岸。在开封黄河生态廊道,市民跑步、骑行、露营,惬意十足。“秋天的黄河真美,水天辽阔,岸边绿化错落有致,让人心情舒畅。”游客刘芳不禁感慨道。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这样说。

  数以万计的天鹅选择三门峡并非孤例。在孟津黄河湿地,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数量超过300只,今年还首次观测到了彩鹮和灰胸秧鸡;在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从候鸟变留鸟,数量从2007年的4只增至2023年的309只;在济源太行山区,当地华北豹种群数量在9只至13只之间。

  “黄河湿地水质变好,河岸植被恢复,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忠信说,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这里栖息和繁衍,它们用翅膀“投票”,表达对这片土地生态环境改善的认可。(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重庆人消暑“凉方”上新 网友:冰冻西瓜拌辣椒才是灵魂

2019年12月,北大出版社推出了王学武创作的《乡读手记》,这是他在“孝亲三部曲”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以细腻、淡雅的笔调,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在看不见却抹不去的乡愁中展现着乡土之美。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大兴机场通航五周年 “新国门”临空经济“大兴”

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一大群岛,共有2085个岛屿,除本岛外,部分偏远海岛在经济、人口、基础设施、交通、体育等多方面发展较为薄弱,岛际资源要素分布不均,城乡差异明显。

两会第一观察|读懂总书记两会金句中的重要指引

南昌10月12日电 (记者 吴鹏泉)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12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社科院及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方社科院、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

四川犍为:开往“春天的火车”迎客忙

杨小云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前来就诊的孩子评估其是否患有孤独症,据她统计,每周经她确诊的孤独症患儿数量约为4个,“这两年每年都会确诊一两百人左右”,杨小云说道。

山西“标准地”改革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出让“标准地”1796宗

1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针对提升创新药物、疫苗等迫切需求,如何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医药企业研发创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